可燃氣體報警器在日常生活中難道是擺設?
近日,大連灣的輸油管道因作業方操作失當發生爆炸,震驚全國。因可燃物尤其是可燃氣體引發的爆炸,離我們有多遠?市計量所對市區7家燃氣站可燃性氣體報警器進行強制檢定,結果不容樂觀。首批24臺可燃性氣體報警器,在12臺現場整改合格的基礎上,總合格率也僅有67%。模擬漏氣
不少報警器成“瞎子”
“我們是在模擬漏氣的情況下,對報警器進行檢定,測試其是否在正常工作狀態。”昨天上午,市計量所實驗室內有關科室負責人介紹。
工作人員為記者演示檢測過程:軟管將氣瓶接到報警器上,觀測報警器顯示器的讀數,是否與標準氣瓶濃度相同。
“我們共檢測三個濃度點,10%、40%和60%。檢測結果表明,不少報警器并未正常工作,尤其是濃度60%標準氣體檢測時,誤差竟然達到30%—100%。而根據有關標準,正常狀態下,誤差值應在±5%內。”
在其提供的檢定報告上,楊廟氣站,50%標準氣體結果只檢測為35%;在火車站一家氣站,50%濃度標準氣體,一臺報警器顯示100%,另一個報警器干脆不顯示度數。
另一家氣站,共配備了12臺報警器,但在中控室竟然看不到現場傳感器工作狀態。經現場檢查,原來沒有按照技術標準安裝。
“如果可燃氣體含量達到20%,報警器就開始報警;如果達到50%,就是高危狀態,一個火星可引發爆炸,人員必須緊急疏散。”
有關人士介紹說,如果顯示值大于實際值,產生的危害性倒是不大;但如果顯示值小于實際值,可能導致工作人員身處高危環境卻渾然不知。
為何“閉眼”
成本較高未及時更換
為什么報警器會出現這樣的問題?因為探頭中傳感器感受不到空氣中可燃氣濃度。
據了解,探頭共分為放塵罩、固定件、傳感器、密封圈四部分。由于與空氣接觸的放塵罩容易被堵塞,導致內部傳感器感受不到可燃氣體濃度,自然就無法顯示濃度。
“如果在實驗室內,使用5-10年都沒有問題。”有關人士介紹,“但如果在公共場合使用,尤其是在賓館飯店廚房內,由于灰塵和油煙容易堵塞放塵罩,正常使用一年,就需要檢定或者更換零件。”
記者注意到,放塵罩外表有一層網孔很小的過濾網,網孔小得幾乎看不出來。另據介紹,本次檢定的24臺報警器,其中有幾臺居然是2006年安裝的,一直沒有更換檢定。
“2007年,市計量所曾對一批液化氣站進行監督檢定,合格率只有15%。”有關人士介紹,“當時,很多鄉鎮氣站報警器質量很差,泰安、沙頭、槐泗幾個氣站幾乎全軍覆沒,沒有一個報警器是合格的。”
很多氣站沒有更換報警器,也因為成本較高。一條線路報警器(5個探頭),重新更換要上萬元;即便是更換一個探頭,也需要2000元以上。“如果按照要求,兩年更換一個探頭,每年使用成本達到千元。”
根據市質監局統一部署,市計量所近期將對市區使用天然氣的賓館和飯店報警器進行檢定。根據有關部門的統一要求,使用管道天然氣的單位必須安裝報警器,市區約有200家賓館飯店廚房安裝。
上一條: 氣體報警器在防災使用中需要謹記的6個要點
下一條: 深圳氣體探測器的安裝、維修與保養注意事項
